上海修志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仅二轮规划志书就出版有《上海市志(1978-2010)》系列140部、上海市级专志系列54部、上海区县志系列24部,更大规模的乡镇街道志、村志及专业志正在陆续成书与出版。前不久,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启动专著《地方志编纂体裁述论》的研究撰写,在借鉴前人学术成果基础上,从历史视角考察地方志各编纂体裁的现实应用,为三轮修志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资料图片)
作为优秀文化遗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地方志既需要在理论基础、学科规范、科学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树,也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功夫。2023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专家学者聚焦“地方志与地方史编纂实际和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展开交流。
“理论研究对方志事业发展十分关键,诸如方志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在方志学领域如何看待、接受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如何在高校中推动方志学的学术发展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介绍,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历史悠久,共同成立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建立了良好合作模式。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巴兆祥,中国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潘捷军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张晨分别作《基于词频分析的新编地方志“方志志”研究》《方志“十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022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主题报告。巴兆祥在阐述“方志志”源流与编纂出版概况、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方志志”篇目的词频分析之余,对第三轮上海“方志志”记载范围、篇目分工、内容分工、记述方式分工等提出思考建议。潘捷军在阐述古往今来传统修志主业革故鼎新、近现代以来若干新业态方兴未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方志各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晨从方志理论研究、志书研究与整理、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等方面展现2022年度方志学丰硕研究成果,提出方志学依然存在研究模式僵化、理论与实践割裂等问题。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玉梅表示,随着全国二轮修志全面完成,修志实践不断发展对方志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高度重视地方志理论研究,将一如既往地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培养科研人才、编撰学术专著等方式系统整体推进地方志科研工作。
除主题报告外,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沈松平、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张军、《安徽省志》编纂处原处长王晖、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志工作处余璐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分享心得。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八届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征文100多篇,其中53篇入选研讨会并汇集成册,既有《数字化转型时期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从二轮志收官瞻探三轮志启动时势与编纂趋向》等宏观研究,也有《志书编辑应把握的四个基本问题》《清代方志编纂理论与实践——以清代皖志为例》《重大专题志编修思考》《城镇化背景下村志编修的实践和研究》等具体研究,既有《遵循逻辑规律优化年鉴篇目》等年鉴编修理论探讨,也有《“浦东”名称出现年代考》《明清之际佛教“三峰派”在上海》等上海史专题研究和《全国省级行政区地方志工作立法现状及未来修法建议》《试论方志馆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新时代方志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探究》等对地方志其他业态的讨论。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