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不再错过推送
(相关资料图)
每天8点 12点 20点不见不散~
作者:钟亦可
高考出分,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久前,一段考生家长咨询“考研名师”张雪峰应该如何报考学校的视频,走红网络。
张雪峰这样说:
“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这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然后帮他报个别的。”
片段式的截取,带着强烈情绪输出的观点。
不仅符合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网红金句”传播特质,更是一杆子掀翻了一船人,再一次把高考填志愿这个经久不衰的时代话题推到了舆论前台。
民选专家 VS. 高校教授:择业建议哪家强?
这段对新闻学专业避之不及的建议,让很多新闻人坐不住了。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强首先跳出来,怒斥张雪峰的言论“害人不浅,误导公众”。张小强教授强调“新闻专业能文能武”,是“文科中的理工科”,并以自己的学生为参考范例,称他们之中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去了大厂,有的去了高校,有的去了媒体,力证新闻学就业广泛且前景大好。
一个说:“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一个回:“他先发一篇C刊再来说这个大话。”
几番隔空喊话下来,反倒使这个择业命题沾染了些许火药味。
紧接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也下场说了几句。
他认为张雪峰的提问也有价值,可以帮助新闻传播专业反思学界脱离实际、脱离业界的现象,但他也强调,张雪峰给出的答案未必要轻信,学生和家长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想清楚再信。
一边是民选专家,一边是高校教授。
双方唇枪舌战间,网络热度居高不下。
对于此番和几位教授的隔空喊话,张雪峰自己的回应是这样的:
“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这一番内心剖白,戳中了很多人的需求痛点。
网络上无论是追捧张雪峰实在的人,还是质疑张雪峰功利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否认过一个点,那就是——
他的话虽然庸俗,但却实用。
在连续几天占据热搜的情况下,张雪峰疑似“战略性病倒”了。网友们闻风而来,在关心其身体状况的同时,也不忘玩梗。
有的人评论:“考生报志愿的关键时刻,你可不能躺下啊,托病不出不是咱的风格。”
有的人则调侃:能不能带病分析一下今年能不能考俄语专业?
“孩子今年还能报考俄语专业吗?您养病之余给分析分析,谢谢!您要是说再考虑考虑,我就回去打晕他。”
一番热闹下来,相比985高校教授例举的就业前景,张雪峰实用且更接地气的建议,明显占了上风。
被追捧的实用主义在有关张雪峰话题的评论区里,类似“张老师的想法对于人中龙凤而言可能狭隘,但对于资质平平的人确实是指路明灯了”这样的高赞评论,比比皆是。
更有很多人表示,张雪峰干了大部分老师应该干却没有干的事情。自己高中的时候,只知道埋头学习,等到高考出分要填报志愿的时候,才全家临时抱佛脚般恶补。
这样的情况相当常见:有很多学生家长,并未参与到孩子填报志愿、专业选择的环节中,孩子自己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随便指了一个看起来不错、实际并不知道学什么的专业,浑浑噩噩一路大学毕业,一脸懵懂地就踏入了社会,开始新一轮的摸爬滚打。
张雪峰的走红,实则是大众选择和社会趋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在张雪峰倡导的择业实用主义被社会所关注的当下,大众反而忽略了一个事实——
实用主义并不是今天才被追捧,而是实用主义导向始终没有退出过大学专业选择标准的潮流。
从20世纪到现在,大学专业的主流选择就已经有围绕着就业率打转的趋势。所谓的“不要读新闻”“就业率不高”,本质而言,是过去的文理之争在当下的新变种。
在80后、90后的升学年代里,“最好不要读文科”就像当下被争议的“不要读新闻”话题一样,被每一个家长铭记在心。
在那个年代里,最流行的择业金句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究其原因,还是好不好就业的问题。
当年那些劝人别选文科的观点,与当下张雪峰所言的选新闻不好就业的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以实用主义为择业标准的导向结果。
这样的导向并非不好。
毕竟很多人在报考前对于大学的专业毫无概念,既摸不着头脑也摸不到门槛,张雪峰的存在就有其意义,因为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及家长了解一个专业的概念,以及这个专业以后可能面临的就业情况。
但在大学的专业选择标准中,实用决不是唯一的指标。
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被北大录取,而她坚守了自己的兴趣,拒绝了多个热门学院的橄榄枝,在众多“钱途远大”的专业中选择了考古系。
这个选择一度惊掉了围观网友的下巴。
然而事实上,在00后的眼中,大热的专业早就不是金融、计算机、工商管理了。
《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00后最感兴趣的人文专业前三分别是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考古学。这三个专业不仅就业选择狭隘,而且岗位工资也远不如一般的理工科,但依旧受到了00后的追捧。
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
或许网友会难以理解00后这种不顾现实追逐理想的选择,但在看到北大考古系女孩钟芳蓉在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上,对着镜头向观众侃侃而谈贾湖遗址的文明,迸发出的那种闪耀着热爱与自信的光彩时,就会明白,兴趣的驱动力也能让个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在就业率导向之外长期以来,文科和文科专业都被认为是相较于理科更不好就业的领域。
但却没有人指出,这种刻板印象事实上是对文科的一种误导。
以会计为例,一直被奉为最好就业、最不缺就业岗位的专业,从80年代起就一直热门至今。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会计也是文科类专业。
事实上,会计、金融、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这些大众眼里的大热门、高就业率专业都属于文科,而且管理学、审计学等热门学科也都是文理兼有、文理兼收的交叉型学科。
但即便是这些老牌的热门文科专业,如今也激不起00后的兴趣了 /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
但大部分人在联想到文科专业的时候,只会想到汉语言文学、新闻、广告,以及历史、思政、哲学这些纯文科类目,觉得文科不过就是与不同应用类型的文字打交道。
这样的想法不仅过时,而且对文科的理解太过狭隘。
如果只把大学看作工作技能培训班,那么一旦选错了专业,就相当于给自己选择了一个“牢笼”。倘若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的前提下,一味地为了就业率去追求理工科,最终也未必能够得偿所愿。
并不是选择了所谓的好专业,就可以踏上那条通往高福利高待遇的康庄大道。
专业选择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努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否则,就算是热门专业,也会被单位拒之门外。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副教授聂书江表示,实际上,选择大学专业的标准除了就业率、收入等功利性指标外,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性格特征、对专业的熟悉程度等。毕竟人生路漫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仅根据就业、收入等外部因素,就盲目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可能更坑了孩子。
报志愿这件事上,最大的“坑”,在于在不了解时就盲目进去,等醒过来发现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时,已经没办法挽回了。
不管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倾向兴趣还是就业,选专业不能仅仅只考虑就业率问题,更要尊重考生个人的理想意愿与家长现实的关切与考量。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业率是其中一项权重较高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选择理工科未必就意味着offer接不停,选择文科也并不意味着找工作时低人一等。
所谓的实用主义金科玉律,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在填报志愿时,任何人的建议都只是一家之言。
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在决定报考大学专业时,不仅需要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学科结构和行业前景,更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学习。
实用主义可以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但不能本末倒置。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作者:钟亦可,“青年文摘”公众号特约作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