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在猎头公司工作的人在爆料,北京一央企招聘需求明确只招北京户口,学校集体户口都不行,甚至是清华的硕博只要不是北京户口,直接就无法通过HR那一关。事实确实如此,部分央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都会对北京户口提出明确要求。
这其实算不上什么秘密,有很多招聘会直接在网上写明。比如在北京人社局网站上我们就可以看到,2022年12月北京某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其中社会在职人员要求具有北京市户口。202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招聘信息中要求,京外生源需符合办理进京落户政策规定的条件。
如今在大部分省市地区,户口的附带福利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不一样。尤其是北京,如果想要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那么户口是首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户口会与后面买房买车、子女入学等问题直接挂钩。没有户口,就注定只能是“北漂”,很多人奋斗多年以后最终无奈离开北京,大多是因为无法解决户口问题。
(相关资料图)
这还没算上,户口背后的教育资源优势,以及本文所讨论的就业优势。所以北京户口,一直就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必定会有市场、有价格,即便没有形成合法的公开市场,也会形成非法的地下黑市。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全日制本科毕业办理北京户口的黑市价格是60万。但黑市终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当一个资源极度稀缺,又无法公开使用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分配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排队等待和指标分配。
2021年印发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中整个第二章,就在专门明确“指标管理”问题。其中第六条写道,“主管单位应结合发展需要分配指标。其中,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围绕区域功能定位,综合考量用人单位发展前景、财税贡献、吸纳就业、培养留用毕业生等情况进行分配。”
北京每年的落户指标基本是固定的,这些指标要分给很多个单位,比如中央机关、国企央企、部属事业单位等等。北京市政府也会为了解决本地就业率,进而对进京指标提出一定限制和要求。比如最简单的办法“捆绑销售”,给你一个进京落户指标,但你同时要解决一个甚至是两个京内生源的就业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想解决100个外地应届生的进京户口问题,可能就要招100个或200个北京生源,这样才能把这100个外地进京落户指标激活使用。而且如果今年没有招北京生源,还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的进京落户指标。这个要求并不仅仅是对国企或央企的要求,对民营企业同样都会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某些招聘或明或暗地提出户口要求,当然这是原因之一。
在京的国企和央企,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这个优势也需要和北京市政府“商量”,并不是自己就能确定的。每年中央企业落户指标比较稳定,这可以说是央企招聘时的一个主要竞争优势。
从市场角度看,如果招聘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企业肯定愿意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人才来为自己服务。但是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营企业,都不得不接受“捆绑销售”的时候,他们的选择空间无形中就被压缩了。
结果实际上就是,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企业不得不降低自身要求来招聘京内生源,协助解决北京的就业问题。比如某央企员工在网上透露,帮单位招聘时,如果不是北京户口,研发硕士起步,清华北大也必须是硕士起步。但如果是北京户口,可能一般本科就可以了。
也有的单位对外地生源的要求是,本科硕士必须是双211,英语六级。而对北京生源的要求则降低为本科211,英语四级。短期来看,这的确解决了很多北京家庭的就业问题,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把最有能力的人留下来建设北京,不利于北京的长远发展。
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毕竟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户口捆绑的福利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存量蛋糕”,多放一个人进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就会少一块。在这种认知观念下,已经取得北京户口的多数人,恰恰是最没有动力去解决问题的人。即便是少数人从长远考虑想解决这个户口问题,恐怕还会遇到大多数人的舆论反对压力。就像网约车平台刚刚出来时,出租车司机集体反对一样。
当户口所附带的福利不是那么明显的时候,户口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就容易解决。如果短期内不能把户口和各种福利解绑,至少也应该在观念上让大多数人认识到,更多的自由度才会带来更多的“增量”和繁荣,才会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进来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仅仅是来“分蛋糕”。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张是之
标签: